朝鲜战争初期,美韩军在占领半岛北部后,为了维持治安和迫害当地百姓,组织了大量由本地异见人士组成的治安队。这些治安队员原本充当了美韩军的眼线和手臂,但在中朝联军的反攻下,美韩军被迫撤退到三八线以南。这些治安队员同样被迫跟随撤退,之后又不得不为韩军效力。尽管许多人最终都难以有所作为,但其中一位凭借卓越能力脱颖而出,便是韩军上校李范英。
李范英,1934年2月出生在朝鲜平安南道中和郡东谷里,家中共七个孩子,他是长子。1950年夏季,李范英正在上高二,度过一个无聊的暑假。突然,他收到学校通知要求全体高三学生报到。邻居提醒他,人民军正在全力征兵,若他去学校就必定被抓兵。于是,他决定不去学校,后来得知,确实有同学被集体征召入伍。
1950年10月12日,美韩军占领平壤前六天,李范英因其日记中存在“敏感内容”而被内政部官员逮捕。经过三天的关押后,他被转移至平安南道龙岗市人民军动员部,然而,途中管理混乱使得李范英找到了逃脱的机会,回到了家中。然而,好景不长,10月18日,平壤被美韩军占领,随之而来的是类似我国解放战争中的“还乡团”治安队的建立。李范英的父亲李承禄,曾因犯罪经历被韩军“请”去担任乡长和治安队队长。
展开剩余80%12月,中朝联军发动第二次战役,迅速逼近平壤,美韩军被迫紧急撤退。李承禄担心自己曾任伪职,可能遭到清算,于是决定和美韩军一起南逃。李范英也在父亲的治安队中担任队员。然而,撤退时异常匆忙,李范英的母亲和弟妹未能同行,他甚至没来得及告别母亲。从此,母亲和弟妹再也没有出现过他的生活中。
撤退途中,李范英和父亲在黄海道松林市暂时停留,然而很快,韩军宣布撤退,整个松林市弥漫着逃亡的恐慌。李范英与父亲暂时分开,和表哥李德英一家一起暂住。第二天,突然传来韩军正式撤退的消息,松林市变得混乱不堪,所有人开始不顾一切地逃跑。李范英与表哥的儿子李德道被韩军抓为壮丁,尽管再次与家人分离,但李范英心里松了口气,至少暂时不必担心更多的事情了。
被抓壮丁的年轻人们集中在一所学校,接受了军官和中士的筛选。那些身材矮小或看起来虚弱的人被排除,最终,李范英站在队伍的最右边,于是自然成为了韩军第1师团15联队17中队2小队1分队的队长。
经过一番匆忙的组织,李范英所在的小队被部署到一个叫恩波的小镇,领取了美制M1步枪并开始基本训练。然而,由于局势变化,小队很快就被调往京畿道坡州市,并重新编制成了第1师团15联队补充大队2中队。李范英在此时被降为步枪兵,开始了他在韩军的新角色。
经过简单训练后,李范英所在的中队很快参与了第三次战役中的一次夜间战斗。在这场战斗中,由于中队长未归,一名没有战斗经验的小队长临时代理了中队长。正当队员们疲惫不堪时,突然有人喊道:“我们被包围了!”一片混乱中,所有人都急忙四散而逃。正当他们跑步时,他们意外发现前方的敌人并非志愿军,而是自己人。由于志愿军在连续作战后十分疲倦,很多指战员都在走路时打瞌睡,结果误将这支逃兵队伍当作了自己的队伍。
李范英所在的队伍成功逃脱,并很快转移到汉城永登浦地区,参与了第三次战役中的汉江阻击战。随着战争的推进,李范英的部队被撤退至京畿道安城郡。1951年,李范英所在的中队被调入新成立的韩军第11师团9联队,并参与了智异山扫荡作战。随后,第11师团调往东部战线驻扎在江原道的天津里小村。
李范英的军旅生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,在经历了多次战斗和重组后,他最终在1952年2月考入大邱的陆军军官学校,成功通过了长达24周的训练,并以优异成绩毕业。毕业后,他被分配至第11师团,并参与了多次激烈的战斗,逐渐获得了晋升。
1953年7月,在停战协议达成后,李范英被授予金星花郎军功奖章,以表彰他在战斗中的卓越表现。尽管他在战场上取得了成就,但生活中的变故接踵而至。李范英的父亲在停战前不久因车祸去世,使得他彻底成为孤家寡人。
李范英的军旅生涯持续了近30年,期间他屡次晋升,但也经历了诸多波折。1977年,他决定提前退役,开始了平凡的家庭生活。随后的几年,他与家人移民美国,并通过艰辛努力支撑起家庭。最终,李范英的儿子成为了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数学教授,而他的女儿则成为了一名时装设计师。然而,李范英的心中始终遗憾未能与失散多年的母亲重逢,这个痛苦的缺憾一直伴随着他直到晚年。
2004年,李范英与曾经的军校同学一同参观了板门店遗址,尽管他曾多次申请与家人团聚,但由于敏感的身份问题,他一直未能如愿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